關心香港反送中 別忘記關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組圖)

作者:盧乙欣 發表:2019-09-18 00: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關心香港反送中別忘記關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香港數百名醫護人員在威爾斯親王醫院集會抗議警方暴力對待示威者,以及阻撓醫護人員救援工作。(攝影:周秀文)

聽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又被簡稱為「創傷後遺症」。小編在此為各位介紹一下「創傷後遺症」、辨識「創傷後遺症」的三種方法,以及預防「創傷後遺症」的良方。

小編提及此症之前,想先問問大家是否關注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已經有一陣子了呢?那麼,你是否覺得自己的情緒隨之起落,甚至有時還會難以遏止憤怒、悲傷或恐懼呢?你可知道,當我們時常收看各大媒體不斷發佈示威活動的相關資訊時,可是會引發精神方面的問題的。況且,現在已經步入了容易讓人產生悲傷情緒的秋季了!(參見〈憂鬱症的5大表徵 如何預防秋季憂鬱症?〉

這絕非小事一樁!因為無論是身處最前線,看似勇猛的記者,還是普通市民,都有可能因為見著了可怕場面而出現創傷後遺症的徵兆。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就曾針對佔中後的民眾情緒做了民調,調查後發現有48%的人士在佔中事件過後的一年內,出現了中度甚至是嚴重的焦慮,而有15%的人士則出現中度甚至是嚴重抑鬱的情緒。此外,像遭遇如地震、車禍等重大創傷事件的人,亦有可能出現精神病徵。

依據終生盛行率的研究,我們將會發現,其實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並不少見,平均來說,遭遇創傷後會有9.2%的民眾曾經發生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台灣再過幾日,就是1999年921集集大地震的二十周年。當初921大地震不僅重創台灣人民的財產,甚至是在震後引發許多人的心理創傷和精神障礙。因此,影響人民身心健康最嚴重的精神疾病莫過於災後創傷壓力症候群了。想當然爾,香港反送中事件所引發的精神問題,自是備受醫界關切。

有精神科專科醫生受訪時表示,在社會運動過去之後,創傷後遺症的個案將有可能大幅增加。因為無論你是曾經身處激昂現場的人,還是透過直播間接觀看激烈的衝突畫面的人,都有可能因為接收到衝突場景的恐怖情況而感到心神不寧或身體不舒服。但凡自覺短時間難撫平動盪不安的情緒,或因為「回閃」(Flashback,恐怖畫面總是「不請自來」,常常在腦海中浮現)現象而時常處在緊張恐懼的狀態,或後續無法再調幅心緒的起伏而出現不適與抑鬱,甚至是影響到日常作息的人,都有可能是罹患了「急性壓力症」或是「創傷後壓力症」。(參見港台新聞〈香港人的潛在危機!關注社運 可能罹患創傷後壓力症〉

那麼,我們該如何釐清有沒有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呢?小編在此為各位簡單介紹一下辨識創傷後遺症的三種方法,以及有效的預防方法。

關心香港反送中別忘記關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上百名台灣醫護人員在台大醫院正門外階梯處,一同呼喊「台港同心,醫護同心」口號。(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辨識是否為創傷後壓力症的三大方法

倘若我們要確診是否為創傷後壓力症,先得看當事者是否具體發生過身體遭受到嚴重的傷害、曾面臨死亡的威脅、遇上嚴重的交通意外或者是失去重要的人事物等重大創傷事件,接著再從以下三大條件來判斷:

1、當事者受到創傷事件影響,例如創傷事件的影像、相關思考或感受不斷重複出現在當事者的腦海或惡夢中。

2、當事者產生強烈以及持續不合常理的情緒反應,例如焦慮、抑鬱、過度警覺或容易發怒。同時症狀得持續數個星期或以月來計算,才屬持續性的情緒反應。

3、當事者對於創傷事件懷有強烈的恐懼心理,他可能會持續出現避免接觸與創傷有關的人事物,甚至會出現無法回憶創傷事件的片段。

綜合上述三點,方能診斷為創傷後壓力症。

關心香港反送中別忘記關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就算不是當事者,但若身旁親友遭遇創傷事件或經歷此症,切莫忘記適當的陪伴與傾聽,或是給予足夠的心理支持。(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至於「急性壓力症」與「創傷後壓力症」如何區分呢?簡而言之,倘若症狀發生在創傷事件過後的一個月以內(不超過四個星期),即是屬於「急性壓力症」,也就是說此症狀至少延續二天,並在創傷事件發生過後即於四個星期之內發生;倘若症狀出現在創傷事件過後的一個月以上,即是屬於「創傷後壓力症」。

因此,當我們在留意某人或自己是否出現急性壓力症的症狀時,可以更為細部的觀察:

首先檢視情緒上是否出現了過度驚慌、過度警戒、過度擔憂、心情低落、麻木無感,或是容易變得憤怒等異常現象;第二是要觀察身體是否出現了沒有胃口、失眠、心跳快速、頻尿、冒汗、坐立不安、精神恍惚、注意力下降與記憶力衰退(此兩項屬於「認知功能損傷」)等;第三則是行為是否出現變化,例如當事者會變得無心工作、對任何人事物都沒有興趣或提不起勁、過度沉迷或參與在與創傷事件相關的消息或事件上;第四方面則是認知出現問題,例如負面想法變多、記憶力或專注力下降等。

只是,雖然上述這四方面都是急性壓力症的警號,但若是在創傷事件被廣泛散播或當事者時常接收到該訊息的情況下,出現這些症狀仍算正常。因此,若不是嚴重影響到生活作息,尚不需尋求專業人士協助之際,可選擇暫時避免再度接收與創傷事件有關的消息,以免二次傷害或持續性的傷害。當事者可以選擇聽音樂、繪畫、與人聊天、運動、吃紓壓食物(參見〈用「吃」來排解壓力 3種抒壓保健素材讚!〉)等解壓方式來緩解心神生理不適的狀況。

除了探知是否罹患創傷後壓力症之外,我們還可以採取一些步驟事先預防創傷後壓力症發生的可能。

關心香港反送中別忘記關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罹患創傷後壓力症的人,有可能對創傷事件懷有強烈的恐懼心理,甚至會出現無法回憶創傷事件的片段。(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預防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方法

1、與親朋好友多保持聯繫以及良好的溝通。

2、保持活躍性。

3、盡量不受事件干擾或是嘗試調整生活步調,讓自己重返事件發生前的生活作息與心態。

4、積極治癒、調整因為事件而產生的傷痛、負面思維或是忽然出現改變的行為。

其實,每個人都會面臨到突然發生的天災人禍,因此無論是生理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創傷都不容忽視。只要正視,積極面對,方能有效解決。我們就算不是當事者,但若身旁親友遭遇創傷事件或經歷此症,切莫忘記適當的陪伴與傾聽,或是給予足夠的心理支持,如此方能與之一同跨越問題,一同成長。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