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钱荒”——中国金融“腾笼换鸟”(下)(图)

发表:2013-07-11 08:4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3年07月11日讯】在此文中,我们沿着上文对流动性危机的内在梳理,朝外面走一步。如果将逻辑打开门往外走,我们将看到一幅既古典又前卫的金融途径。

我们预期,中国在未来十年,可能将迎来双轨货币制,以及一个三足鼎立的金融局面。

影子银行之平方

为什么非要打压影子银行?对这个问题的困惑,不亚于到底什么叫盘活货币信贷存量?

让我们再总结下上文对“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内涵特征:第一,极强的依附性,以资产转移为核心,而非资产证券化,资产主要以非标支持,风险传染能力较强;第二,货币创造性,使同业市场影子化,催生了新的货币创造体系,这就是所谓的“货币空转”问题;第三,它的早熟性,由于监管的堵截,使得中国影子的金融工具超常发展,在没有纵深的金融市场结构的基础上,已创造出一些类似于西方的复杂衍生品。

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看,发展影子银行是必然的。在某种程度上,影子银行、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是三位一体的。它能有效的提高社会资金运用效率,合理配置资源,并且是以存量货币的形式。看起来,高层所倡导的的方向,不就是影子银行吗?

那么,本轮整顿到底是进还是退呢?

中国影子银行系统实际上是在对它的去留存废的争吵中长大的。高层也一直对它爱恨交加,边走边看。客观上讲,它对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有重要的启发。现在的问题是,不知不觉间,它变得尾大不掉。

例如,今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同比大幅增长58%,与GDP7.7%的增速严重背离。信贷总量对GDP比率从5年前的120%增加到现在的200%,近一年半来,同业业务对信贷规模的虚增已经无法控制,比如2012年央行定调7.5万亿,影子银行光通过券商对敲票据额外增加的信贷就达到2万亿左右。再如,6月前十天竟出现一万亿新增贷款奇景,且新增贷款中70%以上是票据,部分银行占比很高,如恒丰银行98%、浦发银行94%、光大银行79%。

这意味着,金融体系开始脱离实体经济,独自加速在杠杆之中。然而,央行对此却难以下手。

中国银行业近十年高速成长的典范其实是兴业银行。它曾是“半个地产股”,后又称“同业银行”,而且兴业系还有信托和证券公司,得天独厚的影子银行基础。兴业银行原来做同业,只是拾起鸡肋当饭吃,弥补资本不足。后来竟发现是“涡轮”。以至于,近两年的民生银行被迫学习兴业,要做亚洲金融同业平台。兴业银行向来以高位创新,踏着监管红线前进而著称。极具有混业经营的潜质,轻资产,收益在表内,风险在表外。

但是对兴业银行,无论你以贷存比、拨备比还是不良率去要求,都是合格的。而对表外,目前又缺乏监管体系,甚至监管指标也付之阙如。某种程度上,近些年,银行系统的确有脱监管化生长,并导致宏观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实际上兴业银行代表的,就是一种“地产(平台)—金融”二元特权机制,这个二元机制日益露出它的负外部性,一荣百凋。并且,最终在某些层面,绑架了货币政策。

我们这里不是对兴业银行进行评论,而是论述中国金融的困境。那么,这里就存在一种路径猜测,即是否可能强制银行表外去杠杆,甚至压回表内?

实际上去杠杆在理论和实操上,短期都是不现实的。一个流传很广的误解是,央行希望去某项资产的杠杆,比如说同业票据、债券,或者非标资产。但这毫无用处,比如说,从个案来讲,兴业和民生的买入返售累计1.6万亿,仅占总资产1%不到,五大行就更少。所以理论上影响很小。实际上,央行的目标是整个资产组合的杠杆率,前文有述,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以杠杆套杠杆而成的连环杠,杠杆是作为一个链式甚至网状组合而存在的,其真实风险,实际上目前无法评估。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银行在进行投资者交流和风险提示时,也就是这样偷梁换柱的。

进一步说,在静态封闭的金融体系内,卖资产去掉的杠杆,同时就加在了另一方头上,整体杠杆不变,只有将债务去掉才能真正去杠杆。不过如上文所述,影子银行的核心支持资产是地产和地方平台,久期长,且周转率很低。即,问题的核心是债务重组,也就是资产重组。但是,影子银行的杠杆管理,是中国管理层从未遇到过的难题。因此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压缩杠杆是不现实的。

影子银行本身不是坏事,在中国遇到的问题,其实是土壤问题,怎么用的问题。

那么,是否存在另一个备受期待的路径,即全面的资产证券化,以解决债务问题?换言之,就地推动利率市场化?

这不仅意味着,监管层必须要重新构建一套监管体系,并且需要构建一套新的货币发行机制,在这个货币发行机制中,央行必须掌握核心基准话语权,即加强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和市场定价体系建设。

上文述及,目前的目前的市场利率基准shibor实际上是扭曲的。是谁操控了shibor呢?不仅有超大型资金冗余的国有银行,也有“超出自身能力”的银行,甚或是“问题金融机构”。而且,我们认为,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国际资本。值得注意的是,和2002—2007年的热钱主要集中在实业不同,2009年进入中国的热钱,大量集中在地产和金融市场套利,其影响亦难以估算。

实际上,如果考虑到人民币迄今为止,仍然充当着美元的影子货币,那么中国的金融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美元的影子银行。因此,附着在国内银行体系上的影子银行,只是美元的影子2银行(影子银行×影子银行)。

下面,我们将叙述到,中国目前的货币模式其实是美元配置地产的模式。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激进的资产证券化,面临着巨大外部风险。因此,中国很可能将迈入货币双轨制。

资产负债表“腾笼换鸟

我们认为,高层应已经认识到中国问题的病灶,并找到了药方。我们要注意到,近半年关于城镇化的话题有所淡化,原在4月份开的城镇化专门会议一推再推。金融拆弹,的确应是城镇化推进的先决条件。

上面我们讲到,中国式的影子银行其实是美元的影子2银行。我们来清晰的描述下中国的货币链条。

人们常说,我们是通过美元来发行人民币的。实际上,美元不是人民币的通道,美元通过外汇结算机制,回到了央行的外汇储备,又反向向美国银行系统输送流动性。

而人民币相应的进入了银行系统。这些基础货币,即是影子美元。这些影子美元的最主要的发行通道,近十年来,就是房地产和地方平台。我们是通过基础建设产业链和房地产产业链的产出与交易,来实现货币的融通。所以,这是一个“美元配置地产”的模式。这个道理很简单。在不掌握货币发行权的条件下,中国金融系统带有美元影子银行的色彩。在此条件下,根据特里芬难题,汇率和利率不可兼得,所以我们的利率工具和准备金工具受到相当大的掣肘。

这个模式,就是现在中国流动性的真正黑洞。

美联储退出机制的启动,将使得任何外汇储备不足和金融市场浅薄的新兴经济体感到危险。本次流动性危机,热钱撤离已锋芒初试。人民币从去年底以来顶着恶劣的外贸环境保持强势,亦在于此。

考虑到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的在资产和负债上的头尾循环关系,这个流动性黑洞,可以理解为一个笼罩在银金融体系资产负债表上的大笼子。2011年,“新增信贷总量”这个笼子管不住老虎,央行搞了一个更大的笼子“社会融资总量”,结果发现这个笼子更管不住老虎。

中国的结构问题到底如何解决,我想这几年应该有一个脉络。这几年,在广东开展了一场甩开负债体系来进行的资产结构改革,时称“腾笼换鸟”,收效几何有目共睹。这两三年,在浙江一些地方,比如温州,又启动了甩开资产体系的负债结构改革,时称“金改”,也几乎无疾而终。这是在地方层面。在中央层面,影子银行得以成长,已经是负债变革的鼓励。非标资产的三令五申,又是对资产结构的约束。几经折腾之后,就是现状。

来来回回很多次,我们最后应该发现,现在的中国单方面推进改革,均不可行。几番延误之后,利率、汇率、金融市场、经济机构、行政效率这几方面的问题完全纠缠在一团了。中心,就是上述流动性黑笼子。肿瘤不除,万好转空。

怎么处理呢?回到过去?这的确是不少人盼望的,那就是一次性的进行切除手术。排除意识形态,单在实操上这也是不可行的,中国应无法承受如此系统的冲击成本。很多人又盼望一场较大规模的经济自由化。我们认为这是铤而走险。中国的经济体系根本没有防御纵深,只有“银行—地产”这一个马其诺防线,一旦放开,不言而喻。再如,这三年来,利率实际上已经适当市场化,但却客观上导致肿瘤越来越大。

这不是市场化的问题。而是说明,中国既有结构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从资产和负债两端同时入手。我们认为,高层制定的路线,就是走第三条道路,既不是切割,又非放手,而是整体隔离。

从金融体系来说,就是将上述的“美元—地产(平台)”这只老虎,整体的剥离到另一个金融交易体系中,而且这个体系,必须能满足美元资本需求,但它又如何能保证核心资产定价权不丧失呢?

我们认为有两个办法,其一,掌握这个金融交易体系的基础定价权;其二,把核心的代表中国未来前途的资产,重新装进银行的新的资产负债表,同时为银行换一套钥匙和锁。

是谓,资产负债表“腾笼换鸟”。

双轨货币制

中国已表示今年将制订出协调推进资本账户开放蓝图,并且利率、汇率和资本账户改革可能同步推进。跟从最近的信息看,方向似乎越来越明晰。我们很可能选择金融双轨。

目前证券系统的资产证券化和债券期货开发的工作正在推进。因此,未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尤其是银行间市场将获得长足的发展。证券化和债券平台最核心和优先的对接资产,应该就是上述的地方城投平台和地产类的次级债务。28日,周小川在陆家嘴论坛提供了信号,支持外资银行进入银行间市场。

回头看,一些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配套的制度安排,已经初步见到了形状。比如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年初央行启用了新的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 SLO)。可以预期,下一步央行将进一步整顿并掌握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的基准性,并建立基准定价体系。

另一件事可能将同时启动,即地方平台不良债务的整体切割和处理。按照10万亿的平台债务计算,可能会有3万亿的坏账,这可能才是“盘活货币信贷存量”首要之义,和首要之量。当然,地方不良债的处理向来是一个艰难博弈过程。

显然,如果要对不良债务做切割,势必要将影子银行系统与信贷系统的资产关系做清理。而这正是半年来影子银行风暴的指向。

如何对影子银行系统和信贷系统进行切割呢?我们认为有三件事情是必然要做的,首先让影子银行不再加杠杆,当然也不可能真正较大力度去杠杆,否则将带来系统性影响;其次,要对影子银行进行的资产关系进行确权;然后我们认为会压制票据业务,控制转贴现,甚至在一定情况下切割掉其与同业业务的关系。有一件事情我们不知道是否必然,那就是重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则。

与平台债相反,我们认为一些战略性的优质资产,可能仍将留在传统的银行信贷通道,这些包括企业资产包括小微、技术性资产,尤其是一项开放性可塑性极强的资产——农地。

如果将不良地产平台类资产整体移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并建立新的约束机制,那么优质的货币配置给实体经济尤其是私有部门和农业部门,将变得可望可及。同时,银行资产和负债端风险成本也得到较大缓解,在此条件下,大幅度的降低基准利率或者准备金,为实体经济输血变得可能。

总体来讲,我们可能见到这样的一种双轨货币机制:美元与人民币参与银行间市场的定价,主要以存量货币为主;而人民币主要参与对优质信贷资产的定价,提供增量货币,逐步打开存款上限和贷款下限。

在风险适度隔离的双轨中,大幅降低资金成本和资金交易成本,放权简政,提高货币流通速度,优势资源保护并配置给实体经济,从死磕需求,到释放供给,这是目前我们所能预期的金融变迁图景。

三足鼎立的金融格局

本质上说,人民币的任务是首先掌握自主权,然后找到新的货币发行通道。关于前者,我们认为央行已经努力了好几年,最后发现彻底改变在中期是不可能的,在经济学上也行不通。关于后者,我们原来认为应该是城镇及农村资产的证券化,现在想来也是错误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这样,美元也作为基础货币进来,但尽量关在以地方资产为中枢的银行间市场,因为不产生货币乘数,因此上述的流动性黑洞不至于扩大(ps:想想看,让外资去约束地方政府怎么样?你不是天天唱空吗?);人民币自己的基础货币掌握银行系统,给有未来的资产加杠杆。

但理想国是不存在。

我们这里始终没有谈到权益市场,也就是股市。

在双轨货币机制下,理想的状态是美元的温和流动,中国央行逐渐掌握货币发行的主导权,否则人民币将面临巨大动荡。从金融的角度讲,当下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推进机会。然而从实体经济的角度,则意味着中国需要主动降低经济增速和外贸出口。

从一年的中期看,我们预期会出现一次较大规模的全球性的通货紧缩。这对股市的意义,不用我们多说。

中国实际上是在与泡沫、美元同时赛跑。我们需要迅速的挤出泡沫,切割风险,并重新获得比较优势。在货币政策基调既定的三个月内,增量货币泡沫已经不可能重现,在经济明确进入紧缩的通道中,实际利率的提高不可避免。资金面紧张可能将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

而美国温和复苏和QE退出的通道已经逐渐打开,廉价美元时代告终了。日本的安倍经济学似乎奏效了,日元的恶意贬值也将告一段落。我们认为,最大的概率是,人民币升值很快走到尽头。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中国以让渡汇率市场策全金融市场,现在可能要反过来。

从战略上看,中国的金融体系重组、债务重组的完成大概需要花两年时间。2013年6月,将是一场洗牌大幕的开端。一些实质性的债务违约,及抗风险能力若的金融机构(很可能是信托和城商行,我们对诺亚的商业模式也持保守看法。)的技术性破产,是不可避免。我们也将看到整个金融行业的重构,银行、信托、券商乃至基金,每一个行业中的一些代表性的成长路径和企业,将走入痛苦的调整期。银行业的混乱程度可能远超预期,会有很多风险敞口陆续暴露(因此我们对一些券商持续不断的看好银行行业感到相当困惑,现在银行股的遭遇必类似于2010年的地产股,估值体系已经被破坏了)。

(需要强调的是,本次央行铁腕治世之所以被一些专业人士非议,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担忧打压的恰是创新能力强的金融机构,比如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中融信托,从而反向导致的国进民退。此种担忧不可谓不切。但也不宜忧天。高层意图在于切割肿瘤,再图创新。短期看,一些过于偏激的机构的确会遇到难题,如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全国性银行如恒丰银行,及不少的城商行。民生银行的性质远没有它们严重,资产端的创新会受到保护。中融信托挺过这一关,将是伟大的公司。倒是一些后进的中小信托厚度太薄。)

从本质上讲,这是一个金融向产业回吐红利的过程。这将为资本市场培育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和竞争力。对宏观经济而言,我们最大的不确定是,如何处理庞大的重化工过剩产能。

从格局上讲,我们认为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涵义主要就是培育银行间市场。这个市场的培育壮硕,将打破目前银行与股市之间的二元竞争,而且股市永远弱势的格局。未来国家资本影响信贷,外资参与影响银行间,民间资本影响股市。股市的日子总体待遇会好一些,机构投资者会越来越多,央行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有些事情不好说,点到即止。现在格局清晰了。为什么郭树清主席意外离任,利益集团之争是表象,与跟宏观导向有悖是主因。去年顶着民意解决了证券系统的问题,今年再解决银行系统,保监系统问题不大,后面央行的话语权会越来越大。也只有集中管理,才能度过多事之秋。所谓以退为进。

只是解决银行系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中国最大的利益集团,趋势看到了,鹿还没死。

另外, 我们猜测,一些金融机构的高管,将不可避免的揖别浮华。

我们的生活亦将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将进入供给学派经济学的场域,我们会感受长期负担的减轻,也将感受中短期压力的剧增,我们将见证百花齐放的创新,也会遭遇创新破坏的痛苦。我们将历经一个大时代,也将历经大时代中的人世沉浮。

 

来源:华尔街见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