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雾霾的切尔诺贝利效应

作者:梁京 发表:2017-01-14 09:4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3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7年1月14日讯】最近一段时间,雾霾再次成为中国最热门的政治话题。原因之一,就是今冬以来,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雾霾肆虐的程度前所未有,不仅殃及大片国土,而且大大超出所有人的预期。更重要的是,无论是环保专家还是普通百姓,普遍形成了这样的判断,雾霾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得到解决。由此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这样一个重大的人为环境灾难将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有外国人认为,中国人将一如既往,好死不如赖活着,不管情况有多么糟糕,都会继续忍耐下去。换句话说,雾霾带来的政治代价将不会超过北京当局能够承受的限度。

我很难接受这个判断,事实是,雾霾的灾难性后果远远超过了中共当时的预期。当时,中共领导人显然低估了PM 2.5的危害性,半开玩笑地拿PM 2.5与PM250相提并论,号召人们淡定面对。我相信,今天已经没有任何政治领导人敢开这样不合时宜的玩笑了,因为PM250的危害根本不能与PM2.5相比,已是今日中国的常识。且不说数亿成年人的生命将因雾霾而提前结束,那些在雾霾下成长的新生代,也将因雾霾的伤害而付出难以计算的人生代价。

更重要的是,雾霾对身心健康的伤害不仅集中在北京为首的政治中心,而且难以向底层社会和农村转嫁。这一人为环境灾难长期化的前景,不禁使我想起了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事件。毫无疑问,30年前这个史无前例的核辐射灾难对于促成前苏联人民彻底变革的共识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我相信今日北京和大片国土的雾霾也在产生类似的效应。

作为首都的北京,常年笼罩在雾霾之中,这一点已经,并且将继续给中国的政治生活带来挥之不去的阴影。每一次橙色和红色预警,都不可避免地提醒人们,这个雾霾之灾与政治制度之间有难以割断的联系。只要北京的雾霾不除,这种不满就不可能不指向最高当局。雾霾还带来了精英阶层迁徙和移民的持续压力,这也不可能不导致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后果。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有人认为雾霾将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其实,雾霾之灾的真正长远效应,不仅在于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速,而尤其在于影响中国经济的方向。北京当局应该认识到,为了彻底解决雾霾问题,不仅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这意味着习近平把中国经济转向加强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方向将遇到更大的阻力。这其实也是切尔诺贝利效应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然,切尔诺贝利效应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动员起很多人,包括许多本来政治冷淡的民众支持政治变革。就危害涉及的人口规模和国土范围来说,中国雾霾之灾比之于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灾难有过之而无不及。核辐射灾害与雾霾灾害的共同点,在于其持续时间长,并影响到后代的成长,从而能够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应。雾霾之灾的特点,就是其更加难以控制的弥散性,能够伤害到所有职业和所有阶层。富人虽然可以移民,或给自己配备更多的防护设施,但这反而会引起社会更强烈的不满。

切尔诺贝利核辐射灾难,极大地减弱了前苏联与美国进行军事对抗的意愿,加强了前苏联精英和民众进行政治变革的决心。我相信,北京和中国大片地区的雾霾之灾,也正在产生类似的效应。面对这一不可改变的趋势,我认为北京当局需要重新思考戈尔巴乔夫的教训。中国的雾霾之灾,完全有机会不至发展到今天这么严重。戈尔巴乔夫不是没有教训可以总结,但正因为北京当局从苏东之变中总结了错误的教训,才酿成了今天雾霾之灾难以摆脱的困境。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