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自飘零水自流”(组图)

作者:李晓径 发表:2017-03-18 2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人。李清照与赵明诚有着不同的官宦背景,故而有着美丽凄婉的爱情故事。李清照的一生,饱受战乱流离,历经悲欢离合之苦,她的词就是她一生经历的体现,除了作词遣怀的愁苦及哀伤外,却有着一种不凡的坚韧。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父亲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李清照的早期生活优裕。她自幼爱好文学,博闻强识,秉承家学,才华过人。“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少年时代的李清照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京都繁华,已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她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在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她写出了两首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借诗嘲讽唐明皇“安史之乱”,涉世之初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深刻的忧虑。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赵、李族寒,素贫俭”。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到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文物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

两年后,赵明诚步入仕途,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他们通过亲友旧故,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有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计无所出,只好归还了人家。为此,“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这一对夫妇,对金石文物情有独钟,实质上起到了保护文物的作用。他们是文明的传承者,文物的保护者。李清照可能不曾想到,日后她会为保护今日的典藏历尽万般辛苦!

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可以说是一段最快乐的时光。但是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即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名列元佑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为救父之危难,李清照曾求助自己的公公,写下《上赵挺之》,留下“何况人间父子情”、“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肺腑之言。然而,赵挺之对此视而不见,自己却一路升迁,六月拜尚书右丞,八月进尚书左丞。

虽然有政治联姻的背景,但李清照与赵明诚之间的爱情是纯洁的,此时的赵明诚是真心实意扶持李家的,并没有因来自朝廷和家庭的压力而对李清照有二心。然而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佑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崇宁二年(1103年)九月庚寅诏禁元佑党人子弟居京;辛巳,诏:“宗室不得与元佑奸党子孙为婚姻。”(《宋史》卷十九《徽宗本纪》)

崇宁三年(1104年),“夏,四月,甲辰朔,尚书省勘会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自到阙下”(《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八)。偌大的汴京,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锥之地,她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家人。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情投意合的恩爱夫妻,面临被强行拆散的危险,

崇宁四年(1105年)暮春,赵挺之始进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因)与(蔡)京争权,屡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遂引疾乞罢右仆射(《宋史・赵挺之传》)。又过了半年,崇宁五年(1106年)二月,蔡京罢相,赵挺之复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此同时,朝廷毁《元佑党人碑》,继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格非等“并令吏部与监庙差遣”(《续资治通鉴拾补》卷二十六),李清照也得以返归汴京与赵明诚团聚。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复相。三月,赵挺之被罢右仆射,五日后病卒。卒后三日,即被蔡京诬陷。家属、亲戚在京者被捕入狱,因无事实,七月狱具,不久即获释。但赵挺之赠官却被追夺,其子的荫封之官亦因而丢失,赵家亦难以继续留居京师。李清照只好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隐居乡里的生活。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秋,李清照、赵明诚屏居青州。无情的政治灾难没能使他们倒下,次年的李清照只有25岁,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归来堂”,顾名思意,容易让人想起《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归去来兮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句,故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此时的李清照,大概已看破红尘,心无挂碍。突显其有修炼得道之志向,无意于人间名利之争夺。

青州古城是古齐国的腹心地区,是古老的文物之邦,丰碑巨碣,所在多有,三代古器,时有出土。在《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纺叙述:“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政和四年(1114年)新秋,赵明诚题“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云:“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题于归来堂。”政和七年(1117年),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

“花自飘零水自流”
李清照塑像。(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李清照没有孩子,这一方面使他们夫妻专心致志从事于金石的研究与文学的创作,并不影响琴瑟和谐;另一方面膝下无欢,加重了李清照晚年的孤寂与愁苦。其实,如果故事就到这里结束,不失为一段佳话。然而,仕途变幻,政治风云,烽火狼烟。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李清照38岁。春、夏两季仍在青州。四月二十五、二十六日,赵明诚尝游仰天山水帘洞并题名刻洞内石壁。不久即知莱州。初,李清照未同行。至秋八月,清照才由青州赴莱州。

宣和七年(1125年),李清照42岁。赵明诚改守淄州。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李清照43岁,仍随赵明诚居淄州。是年,赵明诚因平定地方逃兵扰乱有功转一官。

靖康二年(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终成“靖康之耻”,北宋朝廷崩溃。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是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今南京市),南下奔丧。八月,赵明诚起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

战乱流离,赵明诚并非将才,却要一展抱负。此时的李清照,应该已识得愁滋味。“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笃,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一段时间。

也有人认为是这首词是写在李清照被逐出京城赵家之时,但赵明诚实非其父落井下石之人,当是时,他们仍对未来充满憧憬,李清照不会如此的心生失望,写出“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心灰意冷和决绝,也不可能对“情”字如此难以解脱,她不是绝情之人。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的上阙把相思之情抒写得如此唯美!而下阙才是作者最真实的心境。

北方局势紧张,李清照着手整理遴选收藏准备南下:“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金石录后序》)十二月,青州兵变,杀郡守曾孝序,青州剩余书册被焚。(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曾这样记载此事:“青州故第,尚锁书册用屋十余间,期明年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

当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正遇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续资治通鉴》卷一0一),而李清照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三月与李清照“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金石录后序》)。舟过乌江楚霸王自刎处,清照有感而作《夏日绝句》以吊项羽。这首诗也被认为是讽进谏赵明诚而作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五月,至池阳(今安徽贵池),赵明诚被旨知湖州。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说,赵明诚将“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八月十八日,赵明诚由于途中感疾,竟卒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文曰:“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葬毕赵明诚,李清照大病一场。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