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体悟高 了悟“轮回转世”的因果(图)

作者:安吉 发表:2017-09-20 07: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正见知音:修炼故事

亲爱的听众朋友,欢迎收听正见知音,我是安吉。今天安吉要和您分享两个修炼故事。

一、道士尔朱洞的修炼故事

这第一个故事,是个道家的修炼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尔朱洞,他是唐末五代年间的著名道士,字“通微”,自号“归元子”,成都人,人们尊称他“尔朱先生”,是“蜀中八仙”之一。

真人传道赠仙丹 尔朱洞待浮石

尔朱洞少年时遇到一位真人传给他修道之法,以及一粒仙丹。少年尔朱洞当时就想吃下仙丹。真人对他说:“今若服,必死。若见浮石而后服之,则仙道成矣。”就是说,你要是今天吃,那就肯定会死的,只有等到看到浮着的一块石头之后再吃,那就可以成仙啦。

尔朱洞从此按着师父传的修道之法勤修苦炼。他曾到四川蓬溪蓬山中的绝壁石洞和雅安金鸡关的一个石洞里苦修,后来又出山云游,时时饮酒吟诗。他有时住旅店,人家发现他睡下后,身体却从榻上漂浮起来,触碰到大梁才停止往上飘;冬天有时就单衣睡在雪地之中,却一点事都没有。经常有这样种种的神迹,众人莫测其高深。

尔朱洞修到一定程度,想起真人师父赐他仙丹时所说的“若见浮石而后服之,则仙道成矣”这句话,可是又悟不明白,只好到处找寻石头投到江河水中,看它是否浮起来。一些人见了不理解,甚至有人围观嘲笑他。面对世人的不理解,他的信心却更加坚定了,一点也不生气,只是继续云游,一面坚持修炼,一面继续找石头往水里丢。

涪州老翁起悟 尔朱洞得道飞仙

有一天,他云游到了涪州(今重庆涪陵一带),来到江边又开始往水里丢石头。这时从江上驶来一艘小船,尔朱洞忽然心有灵犀一点通,他就问驾船的老翁:“您老贵姓?”老翁答道:“免贵姓石。”

尔朱洞瞬间想到,这老翁姓石,驾船行于水面,不就是“浮石”吗?可是尔朱洞又怕悟错了,接着又问此地地名,老翁答:“涪州。”这“浮”就是“涪陵”的涪,和“浮”起来的“浮”字,读音相同。尔朱洞顿时悟到真人师父所说的“若见浮石而后服之,则仙道成矣”,并不是要他往水里丢石头,而是指坚定修炼到现在可以圆满了。于是取出珍藏的仙丹服下,在当地众人的注视中得道飞仙而去。

尔朱洞往水里丢石头导致一些人不理解,其实是他误解了真人的话,在这个问题上悟的有点偏了造成的,当然最后他还是悟对了,也幸亏他一直坚定信心不动摇,所以最后还是能修成得道,可见信心与悟性对修炼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诗人白居易的修炼故事

白居易体悟高了悟“轮回转世”的因果
白居易擅长各种诗体,特别是叙事长诗,其中《长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而《长恨歌》则被诗评家誉为千古绝唱。(看中国合成图)

第二个故事,是古代诗人白居易修炼的故事。

白居易是紧接盛唐以后有名的大诗人。他的诗语言通俗、明白流畅,在风格上自成一体(世称“元白体”)。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风雅比兴”的传统。《与元九书》是他的诗论纲领,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

他擅长各种诗体,特别是叙事长诗,其中《长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而《长恨歌》则被诗评家誉为千古绝唱。

白居易关心民苦 生前享盛名

不像韩愈、杜甫和其他一些大诗人那样,死后才受到后人的特别推崇,白居易在世的时候就诗名显赫,受到举国上下、甚至国外的崇拜,而且其影响在历史上也经久不衰。在他盛名的二十年时间中,各地寺庙道观、邮亭等处的墙壁上都能看到他的诗。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野老牧童,不分男女老幼,甚至不识字的老太太,都是他诗歌的忠实欣赏者和积极的传播者。当时传抄他的诗拿去卖钱或者换酒、换茶喝的人到处都是;能够唱诵“长恨歌”的歌妓会抬高身价,自觉与众不同;甚至外国的宰相也托来朝的商人以百金一篇的奇价购买他的诗作。

白居易一生写过的“讽谕诗”比别的诗人都多,充分显示出他关心劳动人民疾苦、同情贫穷受难者的善良本性(最有名的比如《卖炭翁》、《观刈麦》以及《缭绫》等等),使人至今读起来还能深切地感到作者善心的巨大感化力量。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在关心和同情穷苦人的同时,他还往往能反躬自问,把自己的优裕生活看作值得羞愧的事情。比如看到饥饿的妇女抱着小孩,在麦地上捡拾别人收麦时掉下的一颗颗麦粒来充饥,他便联想到自己“不事农桑”还拿“三百石”俸禄,而感到深深的“自愧”。

修佛路上体悟高 以宿命通回望往世

他的善念逐渐使他走上了修佛的道路。特别是在晚年,他自号“香山居士”,成为一个不入庙的修炼者。修佛使他明白了人世间的一切都是有因缘关系的,因此在遇到生活中的磨难时,就不会像常人一样过份忧愁和烦恼。而且他对名利也逐渐地放淡,告诫世人不可过份追求,否则自招灾祸,还语重心长地告诉世人,许多人的痛苦都是自己的言行招来的。由于放淡了名利,看透了人生的真相,因此他在修炼中进步很快,并修出了比较强的“宿命通”功能。

盛唐前后,许多朝廷命官和文人都修佛,其中一些人也都知道自己的前世。白居易曾在一首诗中说,“据说房太尉前世是个修佛的和尚,而王右丞(即大诗人王维)前生是一个画家;我也打坐入定,用宿命通看自己的往世,结果发现我原来的好多世中都一直和诗歌有着不解之缘”。他在这里告诉我们,原来他的诗歌天才是在许多世中不断地积累起来的。这一说法为“天才”找到了最自然的解释,并且也被当今西方“轮回转世”的科学研究所证实。

白居易不但修出了比较强的宿命通,他在修炼中的体悟似乎也比一般人高。他在“读禅经”中写道,“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诗无大诂,禅无定说。这首禅诗的境界还是得听众您自己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下面安吉给您放一首歌曲,《修行吟》。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次节目再会!

责任编辑:轻描淡写 来源:正见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