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陆念书:别让媒体炒作决定你的前程(组图)

作者:Young 发表:2018-06-04 07:0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4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学习
学海无涯(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6月4日讯】近期台湾无论在报章杂志、电视网络媒体上,抑或各大学生论坛、讨论区,都可以看到许多人针对“高中生赴中国大陆就学”潮流进行报导或讨论。

我是一位目前在台湾念书的高中生(非本届考生),但在所谓“惠台三十一项政策”发布之前,就对“到中国大陆念大学”抱有兴趣;再加上因为家庭背景比较特殊,所以常常有机会去对岸,前前后后至少飞了10次以上──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到三线;农村到县城都有。也参观过多所高中,一所“地名大学”(以重要省市命名之大学)和三所“985大学”,与许多当地大学生还有高中生交流过。

对照自己的经验、研究与目前许多言论,十分出乎我意料的是:许多媒体、长辈甚至同学们,可能是被台湾对立与极端的政治风气影响,不经思考就刊登、发表许多十分偏颇的资讯与言论。

很多时候,对岸的制度与发展,绝对不是“什么都好”或“一定很差”,此外也是会不断变化的。更重要的是,我想对同样是高中生的朋友们说句话:在吸收各方资讯之余,最好也不要有太多“默认立场”,免得看到的资讯永远只偏向一方,影响了自己的决定。

所以,在此我想分享一些自身的观察与感想,希望同学能多方参考,做出自己满意的决定──但是究竟你“想不想要”、“适不适合”、“有没有本钱”去中国大陆念书,希望在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自行判断。

以下是我对于一些目前较具争议性的话题,发表的意见。当然,这些只是一个高中生的看法,有不成熟的地方,都很欢迎大家补充指教、理性沟通。

学习
你想去中国大陆念书吗?(Pixabay)

一、世界大学排名的“两套标准”,各自解读

目前国际上相对最有名的两个大学排名,分别为《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在此先不对各评分标准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人们总是拿“对自己有利”的排名进行比较。就拿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大部分的台湾人认知中,应以《QS世界大学排名》最为有名,“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长年被认为综合排名“世界第一”,也是来自QS世界大学排名的历年排名。而根据此排名2018年最新结果,台湾综合排名最高、并进入QS百大的大学是台湾大学(76),低于中国的北京清华大学(25)、北京大学(38)、复旦大学(40)和上海交通大学(62)四校。

但是问题来了:每当我们提到台湾跟中国大陆大学的排名时,媒体却常常拿《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来进行比较──因为在泰晤士的排行中,台湾大学目前的综合排名只有第198名。低于中国的北京大学(27)、北京清华大学(30)、复旦大学(11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32)、南京大学(169)、浙江大学(177)、上海交通大学(188)等七校。

台湾大学在这两个综合排名,为何会出现巨大差异?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泰晤士”的综合排名中,比分占最重的是“论文引用率”(占32.5%);而QS占最多的是“学术互评”(占40%)。

这也反映出另一个问题:许多台湾媒体和人们,其实并不知道、或不在意这些大学综合排名的标准与方法,也不在意排名的变动和各科系的不同(世界排名中,通常更重要的不是“综合排名”而是不同科系的排名)。

但讽刺的是,部分媒体对于同一件事情,却常常为了佐证自己的立场,不时混杂引用两种不同的排名方式来混淆视听。

这也造成同学们常在不知道“评分排名标准、方法”是什么的情况下,就全盘接纳媒体说法,再来攻击“台湾的教育崩坏”。

教育
你想去中国大陆上学吗?(Pixabay)

二、去中国大陆,未来发展比较好?

我觉得这问题,可以分成两个面向来看:

第一个是如果想走学术路线,那“未来进修时,对于申请国外顶尖研究所会不会比较有利?”

这方面我还没有太多的了解,但可以确定这与“在台湾或大陆念大学”没有绝对关系──并不是说你在中国大陆的名校顺利毕业后,就能理所当然地申请到国外名校的研究所。

我跟几位中国大陆“985大学毕业”的学长姊交流过,有人毕业成绩、在校表现并没有那么出色,因此在激烈竞争下仍然没申请到理想中的美国学校;也有位学姊研究所到亚洲第一的大学,但是一毕业后仍放弃欧美进修,马上回到中国大陆──这点跟许多人说“中国顶大生毕业后全都一样拼命想留学欧美”也大不相同。

我问她:“你为什么还要回来,欧美环境不是比较好吗?”她回我说:“因为这里是我的故乡。”

第二个面向是“如果在当地毕业后,能在当地就业并找到高薪的工作吗?”

我个人对这点持很大的保留空间,除非是“自己创业”。(也需要资本和能力)

原因如下:第一,如果人家知道你“台湾人的背景”,他们会怎么看你?面试你的人资不知道“惠台政策”吗?对岸少数民族的分数,再怎么加,也没有台湾人这样能“轻松申请”各中国的大学。(从学测顶标、前标一路放宽至均标)

还有不要以为在中国的“顶大”毕业,起薪就一定很高──对岸的发展是“超级竞争”,其吸引力在他们的少数“成功者”薪水“调涨很快”,而不是“大学毕业生起薪都很高”。

所以再怎么说,不管是哪里的学校毕业,到职场上还是要在那边待个几年,跟当地人厮杀竞争──这时候你要考量的,是自己能拿出什么优势去跟别人竞争?会不会因为思乡而前功尽弃?

其次,如果你选的科系,本身就不适合“回台”或“在对岸就业”,就会搞得十分尴尬:比如说法律系、医学系或各人文社会学系,情况各有不同。

现在你可能知道“大陆惠台政策”,但你知道台湾对于对岸部分科系学历的就业限制,又有什么吗?若是一味的跟着媒体报导、舆论风向走,却没将这些事情考虑进去,到时候很容易陷入“进退维谷”的僵局。

三、中国大陆“很先进”吗?

我认为,台北市的发展水平,大概是介于目前中国大陆“一线”到“二线顶”的城市之间,若有人动辄说台北的水平只有现在中国“三线城市”或“一般二线城市”水准,这人一定对两岸情况都不了解。

先论“建设”好了,台北的城区建筑多半老旧、矮小,实在是没有对岸一线、二线城市市中心的景象“光鲜亮丽”,但是这绝不是判定城市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

尤其,若你真的走进去中国一线城市内的“一般”社区或住宅里住过,无论是新建还是旧建,居住品质多远不如台湾优:尤其是公共区域,各式各样的文宣品贴满墙上(电梯最为明显);走在路上,道路的垃圾清洁做得也不是很完善,再加上时不时可以看到大妈和小孩在路上吐痰或小便。(现在还是有)

反观台北的“一般”房子虽然外观老旧,里面的基础隔间、公设等却相对较好,至少多数的公共区域是整洁的。

再来应该是不知为何突然成为“最有争议性”的话题之一:行动支付。目前中国大陆最多人在用的,应该就是“微信支付”或“支付宝”,他们的应用范围基本上的确已经无所不包了──从乡村的市场买卖,到大城市的高级商场都可使用。

但是就像其他持反面意见者所说的,这种行动支付的推动,包含了“现实条件因素”(如银行金融服务、信用卡普及率等);还有种种“政治因素”──我想这就先不多谈了。

重点是:我们实在不需要去过度烦恼“为什么中国能发展行动支付到这样,台湾却不能”这种问题,就如我们常常问:“欧美日能、台湾为什么不能?”等问题一样。

这些问题不是不能问,只是要看不同的情况──至少单以“行动支付”这件市场面的商业行为来看,如果说如果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实质、巨大的帮助,早就在台湾快速发展了;而如果说要(跟中国大陆)比“方便”,更有太多切入点可以考虑了:“人情、人性、人权”等等,也都是左右我们对“方便”看法的要素。而不是单单比较“哪里便利商店比较多、哪里外卖比较发达、哪里懒人经济比较有搞头。”

若我们回归本质,其实只要觉得住得舒服,不要觉得“做什么都绑手绑脚”、“限制重重”,对多数人来说就足矣──如果因为“某国有,我们也一定要有”,却无视当地的环境与市场特色,似乎也有点太过苛求、只是把自己搞得很焦虑而已。

当然,笔者我双眼见证对岸近几年飞快的发展,城市建设速度真的快到令人不敢置信,光是规模经济、计划经济下的各项发展条件,从“总量”来说,也早就大赢台湾了──无论是市场规模、土地规模、大量资本、地理位置优势⋯⋯皆然。

所以,正如其他地大物博的发展中国家一样,我们也必须正视:中国大陆目前的经济发展潜力,完全不容小觑。至于是不是要因此“前进中国”,在可能更激烈的竞争中寻找自己的机会、同时也承担当地与台湾大不相同的社会环境,到最后其实仍是要看个人选择。

四、除了“顶尖台生”以外,一般学生应不应该考虑“去大陆念书”?

除了“顶大”间的竞争之外,其实这次因“惠台政策”而放宽的申请标准,影响更大的是学测成绩在中间(均标)左右的学生──很多学生或家长会认为,与其留在台湾念私校,不如去申请中国大陆的“中段班”大学试试看。

针对这一点,我某种程度上是同意的:建议学测成绩“均标”到“前标”的同学,至少可以去研究参考看看,中国大陆的一些“华侨学校”──像是暨南大学或华侨大学。毕竟你是用“在台湾算蛮低的成绩”换取人家“相对前面的学校”,且学费通常比台湾私校的还要低──

但这个“赚到了”的心态背后,正如前面所提的一样,到最后还是迟早要面临更严酷的竞争,和可能跟不上同学程度,再加上文化适应等重重问题需要考虑。“破釜沉舟”的决心,是一定要有的。

好处就是:如果你不想花一堆钱在台湾念私立大学的话,华侨和暨南大学都在很靠近台湾的省份,如果不是动不动想飞回台湾,住校的学费、生活费加上机票支出,怎么算都还是比读台湾的私立大学便宜。另外现在也可能有大量的“华侨”、“台生”可以伴你读书,让你不会因为找不到“同乡”而寂寞。

五、“政治问题”,无法避而不谈

必须要说,在中国大陆念大学的话,绝对没办法“整整四年都对两岸议题避而不谈”──就算你不想主动说什么,也会有老师、同学要你“表态”。

但既然已经决定到中国大陆念书,如果碰到这种问题、又有自己的坚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会是比较好的方式──毕竟在目前的政治气氛下,老实说,“跨越雷池”的风险并不小。

我就曾经多次被问到“两岸比较”的问题:对方还把台湾讲成“落后穷困”的地方,说台湾这个没有那个没有、没有大陆发达。当下其实会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愤怒,但无论如何请尽量“不要在当地跟别人吵起来、或拿台湾的言论自由标准看待对岸”,因为这种事情,其实常常会有你意想不到的“连锁效应”。

其实部分对岸人士会觉得“台湾一切都落后大陆”,也是情有可缘:毕竟中国大陆是近十几年来才发展得比较快,多数的中年人小时候经历过贫困,现在新闻上却整天报哪里建设兴、哪里发展好,他们自己受到影响,也以此教育小孩──在这种潜移默化之下,“外表的光鲜亮丽”自然成了他们认同自己与批判台湾的指标。

对于这种错误甚至无知的认知,能够好好说明的地方就好好说明,不能的话笑笑带过、自己清楚就好。若因此与对方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学在台湾那样“闹上网络、新闻”──在两地社会与言论自由条件大不相同的背景下,最后吃亏的绝对只会是自己。

六、不要认为在台湾可以“随便读读”,然后用普通的成绩申请对岸名校“刷学历”

首先,前途是自己的、学到的能力和知识也是自己的。用这种行为和心态念书当然是个人自由,只是在中国大陆,你绝对会被“学霸”斗垮。

若有打算申请陆校(不论是顶大或其他大学),都应该“入境随俗”,抱有你要面对一群“狼性”青年竞争的心理准备,和“背水一战”的决心。此外,那里的大学,社团活动完全不像台湾这么兴盛,若你进去只是想“混学分玩社团”,我劝你还是留在台湾就好。

对岸目前祭出让台湾人申请的学校名单里,通常台湾学生会申请的大学,都是陆生们所谓的“一本线”,也就是水准最好的一批学生能够念的大学──这也代表,你将面对的同学,至少是对岸的“县级、省级学霸”。

若在这种强大的竞争压力之下,还是保有得过且过的心态,“两方”人马的表现一比较,立刻会让“来自台湾的你”相形见绌。

我举一个实例:我在一个经济发展属于中国大陆“倒数”的地方,跟当地学生谈话,有位学生跟我一样高二,家里就住在学校旁边,但是她仍每天都住在学校──除了每个礼拜六、日能够回家两个小时,每天就是在学校课堂、宿舍、图书馆拼命读书。

她高二上,就已经学习完高中课程的全部内容,现在开始在复习高考了。(她是当地中学“升学班”的学生)

结论:知道自己要什么,别让媒体、舆论误导了你自己的决定

前程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在高中这个过程,也是从“青少年”迈向“成年人”的过程,千万要学会好好替自己的将来想想:

并不是能跟别人一起“标新立异”、“一窝蜂”、“挤热门”,或是“跟着潮流走”就必定能成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然后多方参考资料,自己思考,并谨慎地作出决定。

媒体上所说的什么:“台湾大学排名又被中国大学狠打脸”阿、“某某大学教授也出走”阿,“某某学校一堆人要找校长签推荐函”阿,其实那些都不是你要考虑的重点──

说穿了,你可能根本连排名依据、还有自己能不能上那些“顶大”都不知道,或者连那个“某某教授”是谁都不晓得了,何必跟着这些新闻起哄说嘴?再者“请校长签大陆学校推荐函”这事,是别人的生涯规划,或许你根本一点都不适合,又何必受影响而想“是不是我也要赶快请校长签一张”?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难道只能挤破头地仰赖别人给我们的“恩惠”,而不是好好思考、充实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做下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最后一个小小的希望:请别因为我的文章有任何“政治不正确”的地方,而断章取义或陷入情绪性的相互抨击──相信那绝对不是我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与想和大家讨论的重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换日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