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数据来讲解中国经济周期的真相(上)(组图)

作者:人神共奋 发表:2019-01-17 08: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9年1月17日讯】前几天吃饭,席间有长辈问我:“为什么都说现在经济不景气,但市场还是很繁荣?”我试图用很多宏观数据证明经济有多么不好,但结果是他们更糊涂了。宏观经济的各种复杂的、自相矛盾的数据指标,常常会把人带到沟里去,

所以这篇讲宏观经济的文章时,给自己立了个规矩:从微观可感知的东西讲宏观,不用任何经济数据,也尽量不用经济术语。由于篇幅很长,就把它分成上、下两篇发表。今天这里是上篇。

01 买买买,才是经济发展的王道

经济增长和经济衰退,合起来叫一个“经济周期”。普通人想要理解经济周期,可以从产业这个接触比较多的角度入手。

首先我们把产业分成三大类,不是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分法,而是下游产业、中游产业和上游产业,这才是造成经济周期的微观原因。

下游产业都是大家最熟悉的消费品行业,你去买衣服,做衣服的服装厂、卖衣服的店都是下游产业。包括衣(服装)食(食品饮料)住(房地产)行(汽车),还有消费电子、家电家居、餐饮零售、娱乐教育、宾馆旅游等等。

这些衣服是哪儿来的呢?中游行业。产生面料的纺织厂,批发市场、产生缝纫机的纺织设备厂都是中游产业,中游的产业是指为下游产业提供原材料、机器设备的行业。

中游的产业又需要上游产业提供原料,像面料的上游就是化纤,还包括石油石化、钢铁建材、矿业农业、电力煤炭等等行业。

这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完整的产业链:消费需求是由下游向上游传递,产品供给从上游向下游传递(下图)。

一个国家完整的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一个国家完整的经济产业链示意图(作者博客)

所以说,消费需求是最大的经济增长动力,买买买才是经济发展的王道。2008年以前,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健康正常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它是由真实的下游消费需求推动的。

当时的下游需求有三大块:

第一个是国民收入的提升,改革开放这么多年,随着收入提高,整个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也越来越丰富;

第二个是出口,也就是国外的消费需求,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全球产业链,成为产业门类最丰富的国家,没有之一。

第三块是国家在教育医疗文化交通基建方面的投入,可以看成是国家替老百姓“消费”。

此外还有一个变量:科技发展。网络新经济,创造出的新需求。

大家可能要问:“需求的增长”从下游传递到上游,看上去是一个有序的过程,为什么会产生“有时增长、有时衰退”的经济周期呢?

因为还有一样东西影响着“需求信息的传递”:人的预期——从好的角度讲,叫“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从坏的角度讲,那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02 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前面我们都是就事论事,但漏掉一个重要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不光会总结事实,还会据此推测未来。

王总是一家文具用品公司的CEO,大家知道,文具用品这个东西,消费量很稳定,按理不太会波动。

事实也是如此,下游的消费品行业的特点是需求比较稳定,特别是其中的生活必选消费品,其增长速度只跟人口有关。

但这个稳定性,到了中游就被打破了。

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到店里去买文具时,是不是每次货源都很充足,很少出现买不到的情况?为什么呢?因为王总会提前生产,并要求批发商、经销商备足几个月的货。

那到底要准备多少货呢?这就是预测了,因为下游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厂商的经验是按往年的增长速度,比如8%,那今年的产能就要扩大10%,留有一定的余地。

王总回厂里一看,现有的机器设备厂房支持不了这个新增产能,还要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但固定资产不可能年年投资,此时就要提前预测未来三五年的产能,假如需求每年增长8%,那这次投资的产能扩张可能要放大到50%。

大家可能会想,按需生产就行了,为什么产能总要比需求“放大一点”呢?因为有竞争。

文具的需求虽然平稳,但时间分布上却不平衡,开学集中采购文具的时候,如果供货不及时,就会被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所以宁可多生产变成库存,也不能断货。

文具公司把下游的需求“放大”传递到中游的文具制造设备商处,中游厂商也以通常的理由再“放大”到上游的钢铁行业。

上游行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因为投资巨大,工期也长,产能的增长比较慢,常常来不及生产,结果就是“原材料涨价”。

而且,这个涨价又受到预期影响,而被进一步放大。比如文具设备制造商明明只需要5000吨钢材,可发现价格一直在涨,那就进一万吨,多的囤起来。

每个中游厂商都这么干,上游材料的价格就涨得更厉害了。如果下游是汽车、电子、家电等等本身需求就有变化的可选消费品,那波动就更大了。

以下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与以上中游为主的第二产业波动对比
以下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与以上中游为主的第二产业波动对比(作者博客)

上中下游开足马力生产,整个经济一片繁荣。但实际上,我们知道,下游文具的需求并没有超速增长,那么这些多生产出来的设备、产品去哪儿了呢?全变成上中下游的固定资产和存货。

存货到了一定时候,有敏感的商家发现卖不动了,就开始低价“清库存”,那么生产就会停止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问题不对,都不敢生产,更不会扩大产能,这时,就会出现经济衰退。

这就是一个“经济增长——经济过热——经济衰退”的周期。

衰退时人人好像末日将至,但实际上,下游消费能力依旧,放在仓库里的文具再过一年也会被卖掉,产能过剩的机器设备早晚都会产能不足,到时候,所有的增长故事都会再来一次,这就是周期。

所以,高于人口增长速度的“经济高速增长”,其本质只不过是“寅吃卯粮”,把未来的增长提前到现在实现;而经济衰退也不真的衰退,而是“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为此前的“经济增长”还债。

周期的罪魁祸首是“人的非理性预期”,但话说回来,经济没有周期,说明人没有梦想;人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由预期推动的“经济周期”,幅度也不会太大,本质上还是健康的周期,就像潮水一样,增长是一种“励志”,衰退是一次“洗澡”,而且每一次试错的过程,每一次周期,都有新的产业出现,新的明星企业诞生。

所以光有预期,问题不大,因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有了另一样东西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人会变成“魔鬼”,经济衰退就有可能从“退潮”变成“海啸”。

这个东西叫做“金融”。

03 银行是如何“变钱”的

一般人对银行的理解都是这样的:把储户手里的钱吸收进来,再把这些钱借给企业。不光是老百姓这么认为,就连很多银行的人都这么理解。

这就大错特错了。

最简单的证据:如果银行把你存进来的钱,转手借给企业,那么你存在银行的钱是不是应该减少了?但你去查查银行卡里的余额,一分钱都不会少。

真相是:银行放贷款的钱,根本不是你存进来的钱。如果不是金融法规的硬性约束,银行根本不需要你的存款也能放贷款。

那么银行到底哪儿来的钱放贷款呢?答案很魔幻,但却是现代经济高增长的根本原因:钱是银行凭空“变”出来的。

放1千万贷款的过程是这样的:银行会计先在借款账户上增加1千万,再在企业存款账户增加1千万,Bingo!就这么简单,整个国家的钱就凭空多出1千万,企业把这1千万用于进原料买设备,GDP就增长了1千万。

事出反常必有鬼。钱当然不可能凭空变出来的,到底是哪里来的呢?答案很简单,贷款都是要还的,这一“还”,一笔存款和一笔贷款变同时消失,财富也就烟消云散了。

金融变出来的钱不是魔术,仍然是“未来的钱”,仍然是“寅吃卯粮”。

你很可能会想,那银行收回贷款的同时再放出来,不就可以一直保留了这笔财富了吗?只要银行不停放贷款,企业就能不停地扩大生产,经济不就能不停增长了吗?

但别忘了,前面说过,下游的需求是相对稳定,信贷扩张导致的生产过剩,卖不掉就变成了库存砸在手里,企业不是傻子,才不会乱贷款呢。

正是因为下游消费需求的制约,银行这个魔术师大部分时间都在玩“变兔子”的小把戏,不会轻易“大变活人”。

事实上,在预期这一件事上,银行比企业还要理性,银行家都是这个世界上最保守,最悲观的人,甚至老是做“晴天借伞,雨天收伞”的事——没办法,银行的收益也就是存贷差,风险却是无限的。

所以历次经济衰退,都是银行率先反应过来的。

2008年,由次级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银行不再向企业“借伞”,反而纷纷“在暴雨中收伞”,美国企业没钱,就砍中国出口企业的订单。

前面说过,企业的产能都是几年前就投资下去的,原材料也是提前备好的,这订单说没就没了。支持增长的三大需求中的“出口”突然消失,美国的金融危机就这么传导到了中国。

2018的经济不景气,是钝刀子割肉,2008年却是“断崖式的下跌”,今年是困难,十年前是危险。而“危险”历来都会比“困难”更容易让人反应过度。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情况
2006年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情况(作者博客)

中国银行家的第一反应当然也是“收伞”,不管你效益好不好,先把贷款收回来再说。因为我不收,别家也要收,这叫“囚徒困境”——哪家银行收得早,就可以减少损失。

但这么一来,引发了债务链,谁都活不了。因为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占的比重太大了,完全靠市场自身的调节,几乎不可能,政府就不得不出手了,全球各国金融主管部门都在干一件事,把银行家拉来,逼他们放贷款。

中国的银行平时吃的都是“存贷差”这种政策饭,到了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自然不能在一旁干看。这就是2008年底,国家撒钱的背景,我们俗称的“四万亿”。

今天,很多人对这件事不以为然,但当时每个国家都在拼命向市场撒钱,任何反对的经济学家如果自己去做总理,也许都会这么干。银行放钱,就是整个经济“加杠杆”的过程,但银行肯放,不代表企业肯要,企业要看到需求,至少也要有预期的需求,出口已经废了,就只剩下居民消费和国家投资了。

既然是国家要求刺激经济,那自然是“你行你先上”,国家投资率先启动。

这就是加杠杆的第一步,政府加杠杆。(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宇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